消費降溫及新鮮感疲乏的背景下,今日登場的「雙12」存在感也愈來愈低。不僅大陸各電商平台未有擴大促銷的活動宣傳,就連商家也意興闌珊,就靠庫存來撐場面。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為挽救消費不振的頹勢,則繼續大力發放各類消費券,但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。
消費降溫及新鮮感疲乏的背景下,今日登場的「雙12」存在感也愈來愈低。不僅大陸各電商平台未有擴大促銷的活動宣傳,就連商家也意興闌珊,就靠庫存來撐場面。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為挽救消費不振的頹勢,則繼續大力發放各類消費券,但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。
消費降溫及新鮮感疲乏的背景下,今日登場的「雙12」存在感也愈來愈低。不僅大陸各電商平台未有擴大促銷的活動宣傳,就連商家也意興闌珊,就靠庫存來撐場面。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為挽救消費不振的頹勢,則繼續大力發放各類消費券,但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。
時代周刊報導,雙12最早推出時間是在2011年,主要是大陸電商淘寶為延續「雙11」購物買氣而創立的活動。
2020年,自雙11周期延長之後,雙12的空間愈來愈小。加上各平台近年樂此不疲地創造節日,除了雙11、618等主要活動外,還有年貨節、女王節、818等多種促銷活動,讓消費者感到疲乏。
尤其今年雙11結束後,阿里巴巴、京東等電商並未公布銷售金額,透露雙11的高速增長盛況難再重現。而活在雙11影子下的雙12,自然陷入更為尷尬的處境。
報導指出,截至目前,淘寶和天貓等電商均未針對雙12活動擴大宣傳,且促銷活動也和京東相同,滿人民幣(下同)200減30元、滿300元減40元,民眾坦言折扣並不吸引人。
另外,有平台商家表示,雙11日銷最多可達平時的六倍,但雙12最多只有平時的2.3~2.5倍,銷售效益愈來愈低,也讓參與店家顯得意興闌珊,甚至只用現有庫存應戰就好,根本不願意增加備貨。
拖累雙12消費動能的還有各類消費糾紛。通常這類大型促銷活動期間也是平台客訴的爆發期,包括屢受爭議的「全網最低價」廣告不實、產品品質不佳、先漲價後降價等問題,都不斷透支著消費者的信任。
撇除雙12的結構問題,為拉抬消費買氣,大陸各地方政府決定「天助自助」,多省市再度加碼推出各類消費券活動,範圍從吃喝玩樂、旅遊住宿、景點票券到購車購房優惠等,希望在年底衝一波買氣回溫。
以四川成都來說,將從12日起發放1,000萬元文旅消費券,可用於當地多個景區。南京則將在14日發放新一輪暖心消費助力券。浙江紹興提出「留工大禮包」,擬發放5億元消費券,包括景點免費遊,甚至上調住房公積金限額等多項優惠,盼留人留才更留心。